剧透警告.png
“你真的想知道吗?”
这篇文章透露了书中、游戏中或电视剧中的故事内容。
Gwent Ard Feainn.jpg
布伦纳之战
所属战争 第二次北境战争
日期 1268年3月
地点 布伦纳村与金池湖之间
结果 北方联军获胜,尼弗迦德军几近全灭,包括指挥官在内的高级将领尽数阵亡
非作战
人员
米洛·范德贝克
马蒂·索德格伦
爱若拉二世
夏妮
交战双方
泰莫利亚
瑞达尼亚
科德温
亚甸
布鲁格
辛特拉(志愿军)
尼弗迦德
松鼠党
指挥官
弗尔泰斯特国王(联军统帅)
约翰·纳塔利斯元帅(战地指挥官)
梅诺·寇赫伦元帅†
参战人物
丹尼尔·埃切韦里公爵
安策尔姆·奥布里男爵†
奥布里少尉(安策尔姆·奥布里男爵之子)
科布斯·德·鲁伊特伯爵†
布伦海姆·布伦科特将军
巴克莱·艾尔斯上校
丹尼斯·克莱默
谢尔顿·斯卡格斯
卓尔坦·齐瓦
穆罗·布鲁伊斯
亚尔潘·齐格林
布拉斯科·格兰特
亚当·潘葛拉特上校
朱莉娅·阿巴特马克上校
洛伦佐·莫拉
胡安·古铁雷斯(弗龙蒂诺)†
布罗尼伯总督†
雅尔
梅尔菲
泽维克下士
维赛基德元帅
柯恩
安迪·比伯威特
塔拉·希尔德布兰特
迪迪·霍夫梅耶
威廉·哈德博顿
莱茨·德·梅利斯-斯托克中将†
马库斯·布莱班特少将†
提伯·艾格布拉杰上校†
利亚姆·爱普·缪尔·莫斯上校
拉蒙·蒂尔康奈尔上校†
基斯·凡·洛
埃朗·特拉赫
西弗斯
弗林姆德
德弗林·爱普·米拉中尉†
奥德·德·温加尔特
拉玛尔·弗劳特
伊森格林·法欧提亚纳上校
伊欧菲斯
亚伊文
托露薇尔
科因尼奇·达·莱奥
战力
总兵力:不少于三万九千人
泰莫利亚军
瑞达尼亚皇家陆军
来自布鲁格的部队
自由军团
玛哈坎志愿军
褐旗营
烂渣步兵团
来自辛特拉史凯利格的志愿者
总兵力:四万六千人
第三军团
阿尔巴师
戴斯文师
阿德·费因师
两支未命名的轻骑军团
第四骑兵军团
费能达尔师
马涅师
弗伦茨贝格师
第二维可瓦罗旅
第七戴尔兰尼旅
那乌西卡师
维里赫德旅
配图:巫师中昆特牌-阿德·菲因师

布伦纳之战Battle of Brenna)是北方王国联军同尼弗迦德于纪元1268年3月进行的一次决定性的会战,泰莫利亚瑞达尼亚科德温亚甸等诸多北方国家均参与其中,因战场靠近泰莫利亚南部的布伦纳村而得名。
布伦纳之战是北境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斗,也是战局的转折点,在泰莫利亚国王弗尔泰斯特和治安官约翰·纳塔利斯的指挥下,联军击溃了门诺·库霍恩元帅带领的中央集团军,一转北方王国颓势,至此开始全面反击,最终迫使双方签署《辛特拉合约》,恢复战前边界。

但即便是最勇敢的人,铠甲下面的心脏也跳动得比以往更快,因为事实显而易见:一场艰难而血腥的战斗即将展开,在此列队的许多人将再也看不到今天的日落。
—— 泰莫利亚王国编年史》,雅尔修士著

背景

第二次北境战争爆发

1267年7月,第二次北境战争爆发。尼弗迦德军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占莱里亚和利维亚亚甸大部分领土、索登布鲁格,一直到同年的冬季来临前,前线部队甚至深入到马里波,同泰莫利亚军打了一仗,并且轻松获胜。尼弗迦德帝国不可战胜似乎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了。

尼弗迦德的春季攻势

受限于推进过快而补给不足,在即将到来的严寒之前,尼弗迦德军暂停了脚步。出于对已有战果的肯定,以及北方王国在战争中的孱弱表现,皇帝恩希尔雄心勃勃的计划了来年春天更大规模的攻势,准备东、中、西三条线齐进,一口气消灭泰莫利亚,将帝国的边界推进到到庞塔河边。尼弗迦德原计划以中路梅诺·寇赫伦元帅所率领的中央集团军为主攻,东西两翼的东部集团军维登方面军为辅助,一开春便发动猛烈攻势。但是东西两翼的指挥官阿达尔·爱普·达西公爵和约阿希姆·德·维特公爵都出于阴谋推翻皇帝恩希尔的目的,故意拖延进攻,导致中路的中央集团军一直无法按时出发。

北方王国的反击

面对强大的外敌,以及惨痛的失败后,北方王国的国王们终于意识到,抛开纷争、团结一致才是抵抗尼弗迦德的唯一出路。在冬季的休战期,作为主战场的泰莫利亚接收到了大量来自瑞达尼亚科德温柯维尔玛哈坎的军事援助,而本国内的人民也纷纷自愿参军,加入到反侵略的队伍中来。同时,北方联军利用尼弗迦德军开春后停滞不前的机会,主动出击,不但重新控制了马里波外围地区,还在苦战之后夺回了连接索登和马里波的重要据点玛耶纳要塞。

战前形势

由于出发受到延误,又丢失了重要的前进支点玛耶纳要塞,梅诺·寇赫伦元帅决定改变战略,拆分中央集团军。他留下全部的步兵继续朝玛耶纳要塞前进,而他本人亲率余下全部的骑兵部队向西疾驰,意图迂回包抄增援玛耶纳的北方王国联军。而北方王国前来迎击的正是由联军总帅弗尔泰斯特国王率领的主力部队。这一年的3月,双方在金池湖附近的布伦纳村一带,相距约三公里的两边展开阵势,准备激战。

双方兵力及准备情况

双方兵力及准备情况

尼弗迦德

总兵力约四万六千人,全部是骑兵。左翼为莱茨·德·梅利斯-斯托克中将的第三军团所属的重甲骑兵部队,利亚姆·爱普·缪尔·莫斯上校指挥的戴斯文师拉蒙·蒂尔康奈尔上校指挥的阿德·费因师,右翼为马库斯·布莱班特少将的第四骑兵军团所属的费能达尔师马涅师,第四骑兵军团所属的弗伦茨贝格师[1]第二维可瓦罗旅[2]伊森格林·法欧提亚纳上校的维里赫德旅居中,第三军团所属的重甲骑兵部队,提伯·艾格布拉杰上校的阿尔巴师作为尖兵在阵列最前方。第四骑兵军团所属的,基斯·凡·洛那乌西卡师埃朗·特拉赫第七戴尔兰尼旅作为预备队在后方。另外第三军团还有两支轻骑兵部队因迟到未能赶上战斗[3]。其中,为重骑兵部队的阿尔巴师和阿德·费因师各有一万人,而其余的部队大多为轻骑兵。

北方王国

总兵力不低于三万九千人,以步兵为主。战地指挥官约翰·纳塔利斯元帅在被后世称为绞架岭的小山上设立了能观察整个战场的指挥部。左翼是科布斯·德·鲁伊特伯爵指挥的八千瑞达尼亚步兵。右翼在巧特河边上的金池湖布阵的来自布鲁格的,由步兵和轻骑兵组成部队,在他们后方支援的是亚当·潘葛拉特上校指挥的自由军团巴克莱·艾尔斯上校的玛哈坎志愿军则在右翼与中路的连接处布防,另外还有八个中队的轻骑兵[4],这一侧的具体数量不详。中路由一万两千泰莫利亚和瑞达尼亚步兵组成的四个步兵方阵,另外还有具体数量不详的十队重骑兵。布罗尼伯总督率领的三千马里波步兵(应该包含烂渣步兵团[5]作为预备队在山后方。此外,还有由布伦海姆·布伦科特将军指挥的,以瑞达尼亚为主,少量亚甸和科德温部队(至少包括褐旗营)组成的奇袭部队约一万骑[6],同样隐蔽在背后的山谷中。

尼弗迦德的战前侦察

在开战日清晨,负责探查绞架岭背后情况的尼弗迦德侦察队长拉玛尔·弗劳特,由于胆怯而不愿意深入后方的山谷,匆忙撤退并作出了“山后无敌情”的错误报告。也正是由于这份报告,让梅诺·寇赫伦元帅做出了开始总攻的决定。

战斗过程

第一阶段:尼弗迦德军的全面攻势

尼弗迦德军的全面攻势

战斗一开始,梅诺·寇赫伦元帅便派出重甲骑兵部队阿尔巴师作为前锋,对北方联军中路发动突击,并一度成功地冲入敌军阵中。但是在失去冲锋速度陷入敌阵后,反而因为一身重甲导致行动不便,遭到敌军步兵手持长枪长矛的克制,最终被击溃。该部指挥官提伯·艾格布拉杰上校及其副手德弗林·爱普·米拉中尉均力战而亡。
同时,在北方联军左翼,德·鲁伊特伯爵指挥的瑞达尼亚军遭到了尼弗迦德军费能达尔师马涅师的猛攻,一度向中路求援,但遭到了约翰·纳塔利斯元帅的回绝。
另一侧,梅诺·寇赫伦元帅调遣了自己的另外两支精锐重甲骑兵部队戴斯文师阿德·费因师进攻金池湖方向的北方联军。在此处布阵的来自布鲁格的部队由于士气低落并且装备落后,只是勉强拖住了尼弗迦德军队的进攻,且随时有崩溃的危险。所幸的是,两支自由军团所属的分队在亚当·潘葛拉特的带领下及时赶来增援,在激烈的厮杀中暂时稳住了阵脚。
同样在中路,此处的防线面临被突破的危险。约翰·纳塔利斯急需巴克莱·艾尔斯和他的玛哈坎志愿军向中路靠拢。但是矮人军团此刻却陷入了敌军重围,且可能威胁到联军右翼同中路的连接。在此危急时刻,玛哈坎志愿军重组阵型,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着战歌,强行突破了敌军骑兵的包围。

没人会相信我,”传令兵奥布里脑中这么想,“当我告诉人们我看到的这一切,没人会相信我。这支矮人方阵居然在敌军骑兵不断地打击、破坏和袭扰下,突破了重重包围。而且他们还在前进,保持着稳定的速度,以紧密的阵型,组成密不透风的盾墙,继续前进,跨过遍地的尸体,仿佛推着敌方精锐的阿德·费因师往前走,不断地前进!
—— 湖中仙女

第二阶段:尼弗迦德军持续施压的同时,北方联军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尼弗迦德军持续施压的同时,北方联军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为了打破僵局,梅诺·寇赫伦决定从北方联军已现颓势的左翼入手,派遣人称“铁狼”的伊森格林·法欧提亚纳上校率领精灵部队维里赫德旅投入战场,打算插入敌军左翼与中路之间,切割北方联军的阵线。
约翰·纳塔利斯收到了右翼损失惨重的报告,且传闻该侧指挥官尽皆阵亡。弗尔泰斯特国王建议尽快收缩右翼的防线,并立刻动用布罗尼伯总督率领的预备队前去增援。元帅不为所动,直到他等来第二份报告,维里赫德旅突破了本方的防线,以及来自于德·鲁伊特伯爵的哀求之后,决定出动布伦海姆·布伦科特将军率的领奇袭部队,开始反击。
布伦科特在进行了简短的战前动员后,带领部队快速翻过山头,准备直插敌军右翼,而在此处作战的尼弗迦德军费能达尔师发现情况后试图调整阵型拦截他们。为了保证布伦科特能够顺利展开攻击,科布斯·德·鲁伊特伯爵高举军旗,身先士卒,毅然的对敌军发动正面冲锋,打乱了敌军的调整,而他本人也在战斗中光荣阵亡。

……他知道必须阻止这一切。“跟我来!”他一边下令一边从旗手手中抢过了军旗,“跟我来!”他们就这样不顾一切的从正面发起了冲锋,从而打乱了费能达尔师的调整,掩护了奇袭部队。

混战之中满是敌人绝望的尖叫,而科布斯·德·鲁伊特却再也感受不到这一切了。一支弩箭正中他的头部。伯爵就这样从马鞍上滑落下来,坠落的军旗正好盖在了他的身上……

—— 湖中仙女

突然出现的奇袭部队令寇赫伦元帅大感意外。除了震怒于无能的战前侦察外,为了扭转战局,他决定孤注一掷,亲自率领作为预备队的那乌西卡师第七戴尔兰尼旅,从维里赫德旅打开的缺口处插入敌军战线,对北方联军完成致命一击。

莱茨·德·梅利斯-斯托克中将和马库斯·布莱班特少将能对付这些援军,”第七戴尔兰尼旅的指挥官埃朗·特拉赫冷静地说道,“现在的局势依然是稳定的,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不会被改变。左翼有蒂尔康奈尔的强力部队,右翼有费能达尔师和马涅师。至于我们……我们能打破僵局,元帅大人。

我们将从精灵打开的缺口处发动突击,”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寇赫伦元帅立刻说到,“而他们将移动到队伍最前头制造恐慌。是的,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赞美太阳!升起战旗,绅士们。那乌西卡师,第七戴尔兰尼旅,该是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皇帝陛下万岁!”基斯·凡·洛立刻喊道。
德·温加尔特先生,”元帅转身对副官说到,“集合所有的随从和卫兵,休息的时间结束了。我们将和第七戴尔兰尼旅一起投入到进攻中去。
奥德·德·温加尔特有些紧张,但是很快控制住了自己。
皇帝陛下万岁!”他喊道,声音中几乎没有任何动摇。

—— 湖中仙女

为了挡住尼弗迦德最后的突击,布罗尼伯总督的预备队终于被推上了前线。这支主要有临时征召的士兵和志愿兵组成的部队装备简陋,毫无作战经验,但是充满了保卫家园的热情。按照布罗尼伯的部署,枪兵们排成两列,使用6米长的长枪组成枪阵,蓄势待发的弩手在枪阵后面,其他人则手持各种戟、长矛、标枪、草叉混在阵中。

你们还好吗,士兵们?”布罗尼伯冲他的手下喊道。

枪兵们回应的吼声如同远处的雷鸣。
你们制造了很多噪音,”布罗尼伯边说,边调转马头回到阵前。“这意味着你们状态不错。如果你们不行,你们就只会发出像老太婆那样的哀号。我从你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你们渴望参加战斗,而且迫不及待的要教训那些尼弗迦德人了。呃,是来自维吉玛的士兵吧?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你们的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只要再等一小会儿!
长枪兵们再次喃喃自语。同时,布罗尼伯到达队末,一边用他的指挥棒轻击着他的鞍饰,一边调转马头慢慢的回来。
迄今为止,你们都是闻着马粪味,跟在骑士后面吃灰,而不是胜利的荣耀和战利品。因为你们缺乏动力,即使到今天了你们也够不着荣誉和战利品的边,你们这些懒虫!但最终你们还设法是得到了我衷心的祝贺。在这个国家,她叫什么名字我忘了,你终于可以表明你自己作为士兵的价值了。你们现在看到远处的黑压压的全都是尼弗迦德骑兵,他们企图从侧翼发起攻击摧毁我们,然后把我们全都赶进河边的沼泽地里去。这些敌军部队叫什么我也都忘了。但是你们这些一流的维吉玛枪兵,将填补我军阵线上的空隙,守护国王陛下和元帅大人的荣誉。你们将用你们的身躯堵上这个缺口,阻止尼弗迦德人的进攻。欢呼吧!呃,弟兄们?你们不为此感到自豪么?

—— 湖中仙女

第三阶段:尼弗迦德军的崩溃

尼弗迦德军的崩溃

寇赫伦元帅的计划失败了,尼弗迦德军最后的冲锋遭遇到了始料未及的顽强抵抗,布罗尼伯指挥的这些毫不起眼的可怜步兵,以惨重的伤亡,拼死挡住了他们的攻势。很快,北方联军右翼的自由军团玛哈坎志愿军开始占据上风,而左翼的布伦科特则彻底击溃了尼弗迦德军的右翼。尼弗迦德军在整个战场上开始全面崩溃。
在解决的两翼的敌人后,北方联军开始向中路包抄。面对包围,第七戴尔兰尼旅西弗斯主动与梅诺·寇赫伦元帅互换了马匹装备,掩护他逃出包围。而随后第七戴尔兰尼旅就被从侧翼赶来的自由军团击溃,同时那乌西卡师也被围歼。
寇赫伦元帅和他的副官在落荒而逃的路上,遭遇了卓尔坦·齐瓦率领的一支矮人分队的伏击,急于为同伴复仇的矮人们不由分说,还没听寇赫伦自报名号,便将他们杀死在了沼泽之中。

结果

后续影响

布伦纳之战后,北方王国展开了全面的反击,而尼弗迦德军则一蹶不振,全线溃败。双方重新回到了战争开始前的边界状态。
纪元1268年4月2日,尼弗迦德帝国与北方王国签订《辛特拉和约》,第二次北境战争正式结束。

琐事

  • 由于梅诺·寇赫伦元帅的“失踪”,世间对于他的去向众说纷纭。有说他和士兵们一同战死沙场,也有说他逃离了战场,隐居在了布洛奇隆森林,并在悔恨中死在了那里。不过普遍的说法是,元帅后来又回到了战场,因无法接受失败而在山上上吊自杀,也就是后世所称“绞架岭”的由来。据说,至今当地在夜晚仍能听见他的鬼魂在哀号“把我的军团还给我!”。
  • 根据《辛特拉合约》的约定,32名维里赫德旅的精灵军官被押送前往北方王国接受审判,结果除了伊森格林·法欧提亚纳伊欧菲斯两人逃脱以外,其余全部被处决。
  • 马蒂·索德格伦在战后两周死于一次由爱生恨的情杀。米洛·范德贝克(拉斯提)和爱若拉二世则死于一年后在马里波爆发的卡特里奥娜瘟疫

引用与注释

  1. 并未在小说中明确提及出现在该战场
  2. 并未在小说中明确提及出现在该战场
  3. 这两队轻骑兵是否计入四万六千的总兵力不得而知
  4. 这八个中队的轻骑兵是独立编组还是布鲁格部队的一部分并不明确
  5. 烂渣步兵团组建于维吉玛,具体数量不详,究竟他们就是所谓的三千马里波步兵,还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得而知
  6. 一万人的规模描述出自于尼弗迦德军观察后的估算
  7. 雅尔所写的编年史中明确提到了莱茨·德·梅利斯-斯托克中将、马库斯·布莱班特少将、拉蒙·蒂尔康奈尔上校、基斯·凡·洛等人的死亡。而小说中曾提及疑似利亚姆·爱普·缪尔·莫斯上校人出现在“拉斯提”的战地医院,等待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