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战争Northern Wars)是对南方的尼弗迦德帝国同北方王国联盟之间在13世纪时期进行的一场系列战争的总称。这场战争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至1239年,尼弗迦德向北推进逐个吞并一些小国家开始。到1263年攻占辛特拉,引发北方王国的军事应对,从而开启了第一次北境战争。随着帝国的持续入侵,第二次北境战争也于1267年爆发,直到次年的辛特拉合约的签订才算告一段落。第三次北境战争则开始于游戏《巫师2:国王刺客》中的洛克·穆因尼峰会期间,根据玩家在游戏《巫师3:狂猎》中的不同选择,该场战争会有不同的结束时间和结局。
尼弗迦德人一般称这场战争为“北方战争”,而北方王国则称之为“尼弗迦德战争”。
QQ截图20150908135309.png

尼弗迦德帝国征服南方

早在第一次北境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尼弗迦德帝国就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逐步兼并南方的艾宾梅契特那赛尔等小国,向北扩张。

  • 1239年,尼弗迦德吞并艾宾,拉开了第一次北境战争的序幕。

QQ截图20150904115410.png

第一次北境战争

QQ截图20150904124424.png

征服辛特拉

上索登的战斗

进攻下索登

  • 索登山之战打响。尼弗迦德军被击退,第一次北境战争结束。

和平谈判

后世评价

尼弗迦德记载的第一次北方战争

第一场战役(1263-1264)之所以爆发,全都是泰莫利亚特种部队的责任。拦截的文件明显指出泰莫利亚意图抢夺辛特拉,帝国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权力失衡的事情发生。把军力调往辛特拉,在当地建立秩序,帝国才能反转泰莫利亚的毁灭行动,维持和平。可惜,北方国家一如往常地顽固又短视,选择武装冲突,而不理性妥协。
这次冲突当中,北方军队犯下了不可原谅的罪行,报应首先在玛那达之战以及辛特拉事件中到来。我们伟大的陛下,恩希尔·恩瑞斯写信向辛特拉宫廷表达同情,并希望这种梦魇不会再次重演。
拿下辛特拉之后,尼弗迦德军认为北方局势已稳,但是北方持续抗战,导致两军在索登附近交战。北方人大言不惭地说这场战役是整个战争的转捩点,但其实根本不具任何政治意义。不久之后停战条约签署,辛特拉就此成为尼弗迦德帝国的领地。

北方学者记载的第一次尼弗迦德战争

与尼弗迦德的战争首先于1263年爆发,起冲突的原因是尼弗迦德明显有意侵犯辛特拉。帝国军穿越了阿梅尔山脉,攻击了辛特拉南方边境、伊伦瓦尔德森林附近的驻军站。有些未经证实的谣言指出恩希尔·恩瑞斯与这个地方有特殊的关联,但细节却没人知晓。我们能确定的是,他许久以前早就下定决心要控制辛特拉。
关键之战就是玛那达之战,尼弗迦德包围、消灭了辛特拉的军队。伊斯特·图尔塞克国王在战役中丧生。生还者由卡兰瑟王后带领,前往首都避难,但那儿空无一人,因为整座城市的人都被屠杀殆尽,卡兰瑟皇后因此绝望地自杀。
接着战争的地点移到了上索登地区,战况可怕、野蛮又残忍。历史上一致认为帝国军在上索登犯下的残忍罪行促使了北方在第二次索登之战中获胜,这些残暴的行为让北方军队只有两个选择,赢得战争,不然就跟家人一起死去。孤注一掷的决心让他们打败了看似无所匹敌的尼弗迦德军队。隔年,1264年,双方签定停战条款,将辛特拉割让给帝国,辛特拉因此在名义上成为了尼弗迦德最北的省份。

第二次北境战争

参战方

进攻方

防守方(北方王国联军)

关于辛特拉的问题

开战前

战争爆发

第一阶段:进攻多尔·安格拉

第二阶段:进攻布鲁格及索登

尼弗迦德开始计划春季攻势

尼弗迦德帝国皇帝恩希尔决定暂停现在的攻势并推迟到来年。他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即将到来的冬季被预测将出现极端严寒,这将对已达到极限的后勤保障造成严重打击;二来,对泰莫利亚的进攻,尽管取得了马里波的胜利,但是太过轻松了,按理当时参战部队的数量不足以取得这样的胜利,这或许说明玛耶纳的要塞已放弃防守。所以,一个将于来年开春进行的大规模作战计划被制订了。
泰莫利亚将成为主攻目标。中央集团军将在梅诺·寇赫伦元帅指挥下从索登出发,朝诺维格瑞维吉玛艾尔兰德的主要贸易线路庞塔尔河方向推进。在东面,由阿达尔·爱普·达西公爵指挥的东部集团军将从亚甸出发,进攻庞塔尔谷科德温王国,以阻止科德温泰莫利亚的支援,保护中央集团军的侧翼。约阿希姆·德·维特公爵率领的维登方面军将北上夺取希达里斯,并在总参谋部的要求下,彻底切断诺维格瑞苟斯·维伦维吉玛之间的联系。
总数约三十万人的兵力,不论是一线作战部队和预备队,还是人类或者精灵,都将投入到这次春季攻势中。

第三阶段:泰莫利亚攻势

第三阶段,又被称为“泰莫利亚大进攻”。在这个阶段,尼弗迦德的攻势将达到最高潮。而北方王国在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重大失利后,终于能统一立场一致对外了。北方联军正在进行一些大胆的军事行动,以回应尼弗迦德的攻势。对于至今保持不败的尼弗迦德军而言,他们终于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了。

在西线

在西线,由于约阿希姆·德·维特公爵陈腐落后的指挥,进攻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编年史如此评价:只用一个词概括维登方面军的话,那就是“无能”。
约阿希姆·德·维特是密谋推翻皇帝恩希尔的诸多尼弗迦德贵族中的活跃分子。其他主要参与者包括阿达尔·爱普·达西公爵、达尔维伯爵、贝连迦尔·雷瓦登布罗尼伯爵和史提芬·史凯伦等人,另外还有术士威戈佛特兹的支持。由于恩希尔拒绝迎娶德·维特的女儿而是娶了辛特拉公主希瑞菈(其实并非本人),公爵深感自己遭到了皇帝的背叛和羞辱,故而积极参与这场阴谋。但是恩希尔在国内拥有大量的支持者,而其中的核心队伍和狂热份子被称为“禁卫军”,因此无法靠发动内战来实现这个政治阴谋。所以,他们计划催眠被威戈佛特兹囚禁的叶妮芙去暗杀皇帝。他们认为,除了那些厌倦了这场长时间破坏战争的人以外,还能拉拢军队,尤其是那些担心因为作战不利而被愤怒的皇帝清洗的军官们。一旦暗杀成功,他们将推举符里斯亲王或是他的儿子莫尔凡·符里斯上位,这样摄政议会和王公贵族就可以以他们的名义进行统治。不过,恩希尔还是获悉了这一阴谋,并派约阿希姆·德·维特和阿达尔·爱普·达西两人上前线,这样一来,他们和忠于他们的军队就不得不远离权力中心。不过这等于恩希尔提前确定了战争的失败,因为这些人是绝不会让皇帝赢得这场战争的。
尽管在西线只有一个希达里斯王国需要打败,且维登方面军的兵力两倍于对手,约阿希姆·德·维特公爵还是尽量拖延了攻势发起的时间。相比于北上作战,他更倾向于集中兵力清剿维登本地的武装抵抗,以此稳固后方。在他的命令下,维登方面军使用残酷的手段打击游击队,连平民也不放过。由此造成的后果显而易见,游击队在冬天的时候还只有约五百人,到了春天,整个维登都陷入了暴动之中。混乱中,归顺尼弗迦德的埃维尔国王死于谋杀,而他的儿子克里斯丁王子则成了起义军的领袖。
维登方面军的麻烦显然还不止本地的起义军,希达里斯埃塞因国王乘势联合史凯利杰群岛的克拉茨·安·克莱特一同夹攻维登。德·维特四面受敌且屡战屡败,原本作为侧翼为了保证中路攻势的维登方面军,现在反而拖累了中央集团军的作战计划。

在东线

同样的情况,东部集团军指挥官阿达尔·爱普·达西公爵坐守已占领的亚甸莱里亚和利维亚,而不是按计划进攻科德温占据的上亚甸,这样原本从此处进攻泰莫利亚侧翼的计划也不可能实现了。

在中路

德·维特公爵在维登的窘境对北方王国的人们在心理上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影响。尼弗迦德不可战胜的神话,如同春天的积雪一般,难以为继。数以百计的人们自愿加入抵抗尼弗迦德的军队中,尤其是在受到直接战争威胁的泰莫利亚(包括了著名的烂渣步兵团)。瑞达尼亚皇太后玛琉尔的海德薇格派出了瑞达尼亚皇家陆军前来支援弗尔泰斯特和他的国家。战争初期一度离心离德的北方王国,现在终于团结在一起,共同抗击外敌。此外,前来支援的还有自由军团及矮人长老布罗瓦尔·霍格派遣的玛哈坎志愿军
北方联军迅速利用尼弗迦德军的失利展开反击,将敌人从马里波城边驱离,阻止他们继续占据城外的堡垒,进而进军索登北部。而在逐步将尼弗迦德向南逼退的过程中,北方联军在玛耶纳之战中击败要塞守军获得胜利。不过,一些部队也因在此战中损失过大,不得不返回维吉玛进行休整。与此同时,因维登地区武装起义而被延误了一段时间的梅诺·寇赫伦元帅,终于决定展开进攻。他带领着约十万人,离开艾娜河,进攻得而复失的玛耶纳要塞。
很明显,只依靠泰莫利亚和瑞达尼亚的军力无法抗衡整个尼弗迦德中央集团军。同时在东线,尼弗迦德东部集团军也将穿过直达泰莫利亚和瑞达尼亚两国的天然通道庞塔尔谷,进攻泰莫利亚的东侧。亨赛特国王可以预见到的是,尼弗迦德军为了穿越庞塔尔谷必然会对科德温发起进攻,而他也无力独自阻挡东部集团军。
北方联军意识到这一问题后立刻调整了自己的战略,维持现有的攻势,尤其是现在兵力和补给都充足的时候,先发制人。整个联军部队,包括了泰莫利亚和瑞达尼亚的主力部队及预备队,以及其他的增援部队,全部向南推进增援玛耶纳要塞,以期在此处对抗中央集团军。对此,梅诺·寇赫伦元帅决定转而向西,优先阻断北方联军对玛耶纳的增援。为此,他留下全部步兵去增援在玛耶纳的战斗,而自己则亲率第四骑兵军团第三军团下所有的骑兵部队,总计约四万六千人,快速向西推进。由于这个决定,他很快就遇上了北方联军的主力部队。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尼弗迦德军,联军统帅弗尔泰斯特国王决定将部队布置在巧特河与早已被摧毁的布伦纳村之间。一切迹象都表明,北方王国联军同尼弗迦德军将在此处展开一场大规模的会战。

布伦纳之战-转折点(详见:布伦纳之战

发生于3月的这场战斗,是弗尔泰斯特国王指挥的泰莫利亚-瑞达尼亚联军同梅诺·寇赫伦元帅率领中央集团军之间,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战。世界的命运为此而改变,整个第二次北境战争走向发生了重大转折。由于在这场战斗中的胜利,北方联军展开了全面反击,同时战争也进入了第四阶段,也即最后阶段。

第四阶段:北方王国联军的反击

第四阶段,也被称为“北方王国的反击”。北方联军在布伦纳之战中对中央集团军取得重大胜利后,尼弗迦德的主要攻势就此瓦解。不久之后,全世界都得知了皇帝恩希尔的主力部队遭到摧毁的消息,这令北方王国的人们心中充满了勇气和信心,如同光明驱走了黑暗。随着中路的胜利,其他战线上的反击也一同展开了。

在中路

中央集团军布伦纳之战的惨败,对于整个战局有着深远的影响,胜利的天平已经不可避免的倒向北方王国一侧。手握优势的北方联军决定利用这一大好机会,不做休整,马不停蹄的继续发动攻势。在前线最为活跃的指挥官,正是在布伦纳之战期间同弗尔泰斯特国王并肩指挥的泰莫利亚大元帅约翰·纳塔利斯。他模仿梅诺·寇赫伦高机动行军的战略,集中组织骑兵部队,从布伦纳玛耶纳高速推进。与此同时,中央集团军余部在得知北方联军组织了大规模的部队迎击梅诺·寇赫伦后,也开始朝北前进试图支援他们的元帅。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布伦纳之战已经结束,这给了纳塔利斯巨大的优势。这场未被命名的战斗发生在马里波玛耶纳之间,主要由自由军团成员组成的北方联军骑兵部队突击了这些毫不知情的尼弗迦德步兵阵列并将之击溃。至此,约翰·纳塔利斯算是在中路彻底击败了梅诺·寇赫伦的中央集团军。尼弗迦德军在索登地区的指挥官在得知了前线一连串糟糕的情况后,决定撤往瑞文戴尔安格林方向,以避开艾娜河边的北方联军。而此刻,约翰·纳塔利斯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再向玛耶纳方向前进追击尼弗迦德军,而是向西朝巧特河方向推进。他的目标是击退约阿希姆·德·维特维登方面军,解放布鲁格,彻底解决西线的战斗。

在西线

约阿希姆·德·维特而言,厄运降临了。约翰·纳塔利斯带领着泰莫利亚及其同盟军离开了索登,从东边朝布鲁格方向进军。他原计划快速攻入布鲁格地区,但是由于围攻布鲁格和迪林根而不得不放缓了速度,这给了准备逃跑的德·维特足够的准备时间。维登方面军无法摆脱它在西线失败的命运。它即无法消灭维登本地由克里斯丁王子领导的起义军,也无法阻止来自史凯利杰群岛的海盗们的袭扰,更无法应付埃塞因国王指挥的希达里斯军的攻击。很显然,与纳塔利斯的战斗将会严重恶化维登地区本已非常糟糕的局势。于是德·维特决定穿过雅鲁加河逃往辛特拉。他之所以能够成功逃离,完全是依靠被他所抛弃的,那些仍坚守在纳史特洛格洛史洛格波德洛格尼弗迦德守军。约阿希姆·德·维特逃到辛特拉之后,还可以依托雅鲁加河进行防守,而那些堡垒的守军只能独自坚守,尽量坚持到辛特拉和约的签订。

在东线

东线原本是尼弗迦德军唯一具有显著优势的地方,但这一切都在布伦纳之战后改变了。首先,在泰莫利亚-瑞达尼亚联军在索登彻底击败梅诺·寇赫伦之后,轮到科德温和残余的亚甸军证明自己了。布伦纳之战的胜利给他们注入了新的勇气和信心,促使了争吵不休的亨赛特德马维握手言和,一同作战。其次,阿达尔·爱普·达西指挥的东部集团军原本的计划是击败科德温后,从侧翼打击泰莫利亚,支援中路的梅诺·寇赫伦。但是中央集团军的惨败,令他们失去了目标,无所适从。这一刻的犹豫,立刻被北方联军所利用。尽管数量不多,重建的亚甸军还是同泰莫利亚援军一道离开哈吉要塞,朝东南进军。同时,亨赛特的军队也跨过原来的停战线迪弗尼河开始攻击东部集团军。不知所措的尼弗迦德军指挥官下令向南撤退,这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他原本可以轻易地守住北部的边境线,同时延长防线应对德马维从西侧展开的攻击,这样还能保护兵力孱弱的多尔·布雷坦纳。结果,“百花谷”在北方联军的报复下变成了“灰烬谷”。阿达尔·爱普·达西一直退到艾德斯伯格才停下建立防线,准备应战。而亨赛特和德马维由于兵力弱于对手,没有急于发动进攻。但是阿达尔·爱普·达西的暴毙改变了这一切,北方联军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立刻发动的总攻,被称为“第二次艾德斯伯格之战”的东线最终战打响了。此役过后,亚甸王国得到了解放,仓皇撤退的东部集团军在米薇女王领导的游击战打击下,以及科德温军持续的追击中,狼狈逃过了雅鲁加河

终战

在西线,虽然维登被解放了,但仍有三座尼弗迦德军控制的堡垒还在坚决抵抗。弗尔泰斯特和他的军队进一步解放下索登地区,寡不敌众的尼弗迦德军只能逃过雅鲁加河重新布置防线。在东线,尼弗迦德军撤回国内,科德温军在后追击一直到达了这场战争开始的地方,多尔·安格拉。至此,尼弗迦德全线败退。最后北方王国还是放弃了解放辛特拉的计划,尽管他们已经击退了尼弗迦德军,控制了雅鲁加河北岸,但是那些撤退的尼弗迦德军合在一起仍然规模庞大。不过,双方都受够了这场尽是破坏和毁灭的战争,一个基于停止现有的军事冲突,不得跨越边境的停战谈判开始了。4月2日,有所有参战国的领导人或代表共同协商的,旨在结束第二次北境战争,重建和平的《辛特拉和约》被签署了。世界迎来了新的秩序。

后世评价

尼弗迦德记载的第二次北方战争

帝国和北方于1267到1268年再次交战。仙尼德岛爆发了法师叛乱,尼弗迦德无法再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北方的一切被魔法毁灭。帝国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占领了莱里亚,几乎没碰上什么阻力。短暂的围城战之后,我们的军力先是踏入利维亚、接着是范格堡,每次都碰上想要和平与文明、欢天喜地的群众。接着他们进入了亚甸。

国王德马维想阻止黄金烈日的进攻,但却不幸失败,他的军力被打回庞塔尔谷和多尔布雷坦纳。

米薇女王开始召集强盗和法外之徒编成游击队,毕竟北方一直都不缺这种人。

亨赛特国王展现了北方人典型的阴谋本性,背着盟友与帝国签了协议,将亚甸分割。

皇帝陛下出自至高无上的仁慈之心,在多尔·布雷坦纳创造了一个精灵国度,硬生生在北方人种族歧视的法律之中建起了一座精灵庇护所。

泰莫利亚的弗尔泰斯特国王与帝国军签了和平条约,不过,北方人的剑梢简直跟春天战场上的融雪一样善变。弗尔泰斯特的愚蠢导致了布鲁格大屠杀,以及接下来雅鲁加河谷一连串的血腥战役。帝国军的领导们看到了这种无情又不受控制的暴力场面后,决定停止流血、退回索登。

可惜,弗尔泰斯特的贪婪意味着下个春天也没平静到哪儿去。一切就在布伦纳之战爆发,我们的英雄军团对上了泰莫利亚和瑞达尼亚联手的军队。时至今日,北方都还认为这场交战是整场战争的转折点。不断针对这个定位论战也没意义,重要的是这场战争是两个战略的冲突,一是帝国军领袖的正直战略,另一个是北方人阴险又推脱的战术。

皇帝陛下知道了这场冲突会有何下场。北方军队采用焦土战术,一点儿不在乎他们会对文明的人口带来多少痛苦。尼弗迦德不屑于此,拒绝参与这种行为,于是将军队撤回南方,不过此举却被北方人视为是认输的举动。

多亏了皇帝的居中协调,最后南北总算在辛特拉签署停战协议,将第二次北方战争画上句号。
—— 帝国史书

北方学者记载的对尼弗迦德战争

与第一次尼弗迦德战争不同,第二次冲突看不太出来是哪个国家先行挑衅。1267年初,北方国王在哈吉要塞会面,并策划夺回辛特拉。恩希尔皇帝预料到了他们的打算,便在泰莫利亚边界聚集了一支庞大的远征军队。接着,皇帝操纵了一连串的事件,让北方露出破绽:仙尼德的法师叛乱加上维兹米尔国王被暗杀让瑞达尼亚陷入混乱。恩米尔现在只需要一个藉口,而亚甸的士兵又在此时攻击了尼弗迦德的前线堡垒,格里维辛根。这下有了借口,尼弗迦德军马上向北行军,第二次尼弗迦德战争就此展开。

战争第一阶段时,帝国军迅速横扫北方。首先,他们佔领了南莱里亚。围城进攻短暂时间后,利维亚也跟着沦陷。接着艾德斯伯格的战事爆发,然后梅诺·寇赫伦行军进入范格堡。科德温的亨赛特国王趁着这个机会攻破邻国,并与尼弗迦德签署协议、分占亚甸。精灵也见缝插针,加入帝国的行列,以便在多尔·布雷坦纳建立独立的王国。下一个跳船逃生的叛徒则是弗尔泰斯特国王,他与尼弗迦德签订条约,自己则抢下了亚甸西方的哈吉要塞。亚甸的统治者德马维被盟友抛弃,手边只剩下坑坑疤疤的王国,于是他逃往瑞达尼亚避难。

战争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则在尼弗迦德打破停战协议、进攻泰莫利亚时展开,而这还是仅仅十六天后的事。尼弗迦德的军队马上入侵布鲁格索登,两块土地马上被血洗。恩希尔在短短时间内拿下了整个泰莫利亚南部,而且在马里波重创了弗尔泰斯特的军队。接着狡猾的皇帝在冬天时撤退回索登,准备在春天再次进攻。

第二年风和日丽的春天里,发生了史上最猛烈的战役,泰莫利亚大进攻。北方联合军最终证明了自己不是好欺负的对手,并让尼弗迦德慢下了进军的脚步。这个时机让恩希尔国内的敌人有机可乘,并实施推翻恩希尔的计划。帝国因为这场内斗而露出破绽(称为贵族共谋),尼弗迦德无人可敌的迷思就此破碎,帝国最强的军队则在布伦纳附近被北方军队打败。战争局势就此翻转。

战争第四阶段、也是最后一阶段就此展开。北方展开攻击,逼迫帝国军缓慢撤退。停战协议的谈判迟早要展开,战场上画了暂时停火线,战争即将结束。各方派出了代表,决定在辛特拉开会,草拟和平条约,建立新世界秩序。1268年四月二日,辛特拉和平条约签订,让第二次尼弗迦德战争画上句点。
—— 北方王国学者

第三次北境战争

在游戏《巫师2:国王刺客》中

1271年初,第二次尼弗迦德战争结束之后仅仅三年的时间,北方的政治格局因为神秘刺客的一系列的弑君行为,而遭到重大变故。北方王国的国王们及男女术士,还有尼弗迦德大使希拉德·费兹-奥耶斯泰兰洛穆涅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未来边界以及国家权力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重建术士兄弟会的问题。然而,在会议上,“弑君者”的真实身份被揭露,参与其中的女术士集会所被曝光。但是,这一切阴谋真正的始作俑者,尼弗迦德帝国才刚刚浮出水面。而正当会议正在激烈讨论时,尼弗迦德军利用北方王国多名国王遇刺的大好机会,跨过雅鲁加河,向北方进军。战争再度肆虐。

帝国军力再次入侵北方,让许多人都相当吃惊。不过,对于善于观察历史的人来说,这样的发展并不意外,尼弗迦德的经济和政治数年来都是靠着向外扩张、征服所生存。仔细分析可发现,尼弗迦德其实从未放弃征服北方的野心。不同于一般人所想,其实弗尔泰斯特之死并非因为女术士的阴谋,而是帝国外交密探下的手,洛穆涅峰会的危机也是因他们而起。目前的冲突即为算计与长期计划的结果。辛特拉的和平都还没维持多久,恩希尔就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了。


在游戏《巫师3:狂猎》中

巫师3

战争第一阶段的发展正如皇帝所预料。尼弗迦德军快速攻占北方多个国家,数月之间,莱里亚亚甸泰莫利亚便已飘扬着黑旗,帝国的军队已经推进直至庞塔尔河边。如果不是十二月提早下起冰霜,如果拉多维德国王没有大胆调开庞塔尔河的军力以果断入侵科德温让领土和势力加倍,全北方现在就只是广大的尼弗迦德帝国当中的一省了。

只有拉多维德五世瑞达尼亚王国在吞并了科德温冬季战争后,才对尼弗迦德北上的攻势造成了实质上的拦截。双方为了夺取诺维格瑞和它的财富,在泰莫利亚北部的威伦地区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尽管对此不满的贵族和商人越来越多,大量后备部队还是被源源不断的从南方调来,投入到前线的战斗序列中。
根据玩家在游戏中的不同选择,这次战争将会有尼弗迦德统一北方王国、瑞达尼亚守住阵线与尼弗迦德陷入对峙等不同结局。